该机背光板共有16个高压变压器,8个一组,分成对称的二组,24V供电也分为两路。开机后,背光板得到24V供电。一路24V电压经Q1稳压成5V,给背光控制电路供电;接着主板发出点灯指令,插座CN1的14脚变为高电平,Q6、Q3导通,背光控制芯片OZ964得到供电后开始工作,同时Q10也导通,把24V电压送往推挽勉励电路,由4只场效应功率管组成全桥电路工作,高压变压器初级线圈中有高频交流电通过,则次级绕组感应出高电压,从而点亮灯管,OZ964引脚功能及实测电压见表1。若要解除保护,可以在OZ964的①脚与地之间接一个10k电阻,使①脚电压达不到保护起控点即可。
提示:P2204ND5G、P2804BDG、P5504 EDG均是NIKOS 公司生产的场效应管,其命名规律如下:字母P后的第1、2位数字表示导通电阻,单位是mΩ,如“22”表示导通电阻是22mΩ;第3、4位数字表示耐压,如“04”表示耐压是40V;耐压数字后的第一位宇母表示种类,其中“B”表示是N沟道管,“E”表示P沟道管,“N表示N+P沟道管;种类字母后面的字母或数字表示封装形式。
换上保险通电开机,只见刚换上的保险管F3立刻烧断。断电测试,F1没断,刚换上的N管已击穿,但P管正常,且与之并联的U7仍完好,这有点费解:U6、U7工作条件相同,为何只烧U6呢?细心检查这部分线路,发现U6的G极是通过线路板过孔与U7的G极相连,测量该过孔,居然有不稳定的数十欧姆电阻。虽说电阻并不大,但场效应管的G极电容在导通和截止时,均有较大的充放电电流,这样不稳定的电阻大概引起烧管。处置好过孔后,决定先不安装U6,拔下所有灯管引线让背光板空载运行,由于假如电路正常的话,U7也应正常工作,且有高压输出,并随即进人保护状况。实质试机,U7中的N管烧坏,且启动时手摸U7表面有温升,说明该管应是因瞬时电流非常大而烧坏的。在组合管中,P管和N管是串联的,为何同样的大电流只烧N管不烧P管呢?检查与该管D极相连的电容C55~C60,均正常。
估计烧管是因为N管的功耗过大导致的,为了便于查找问题缘由,决定用以下办法延迟烧管时间:一是减少供电电压,可以在供电回路中串联一个限流电阻,但背光控制芯片有供电电压测试功能,如降得太多,芯片不工作。另一个办法是临时把N管换成大功率的管子。实修时,在供电回路中串人一只2Ω的限流电阻,并把N管换成IRF3205型管,并加装了一个小散热片。试机,不烧场效应管与保险,但芯片处于间歇工作状况。在启动瞬间,2Ω电阻上压降达4V,芯片可能测试到供电电压太低就停止了工作;负载变轻后,供电电压又升高,芯片再启动,这样反复所以芯片间歇工作。在启动期间,测得N管G极有驱动脉冲,但P管G极无脉冲,且P管G极的直流电压为0V。剖析觉得,P管G极前面的驱动电路有问题,经查Q20已击穿,Q19开路。换新后开机,两只P管G极电阻上只有0.5V压降,再购得P2204ND5G型管换上,插上灯管线开机,背光亮,问题排除。
事后剖析:本问题应是U6的G极勉励回路有不稳定的电阻引起U6烧坏,并连带损毁了Q19和Q20。检修时发现过孔有问题后没再进一步细查,导致第三烧管。事实上,控制回路中的保险丝F1熔断,已说明控制回路有问题,这一点当时没看重。为什么只烧N管不烧P管?缘由是在Q20击穿后,等于P管的G极直接接地,S极和G极间加了24V电压,P管处于深度导通状况,回路电流并没超越它的极限,所以没烧坏;而N管G极有驱动脉冲,工作于开关状况,但它的负载却非常小,则瞬间电流非常大,其开1关功耗也非常大,非常快就烧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