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孩子之间按胸口务必警惕”“死亡游戏再现校园紧急可致死”——这几天跟“死亡游戏”有关的话题多次登上热搜榜引发网友关注。湖南益阳一父母发视频称自己家里孩子在学校玩“死亡游戏”后飞速晕倒直到第二天还感觉头痛头晕“我儿子这条命真的算是捡回来的”引来海量担心还有人说自己侄子的同班同学因玩该游戏休克住院。
“死亡游戏”并不是新鲜事物它有多个名字又叫“心跳游戏”“闭气窒息游戏”还被叫做“梦回大唐”“死亡三秒”最早来自于东南亚及国内港台区域青少年中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在中国大陆和沿海城市的少数中小学和大学校园传播。2014年石家庄一名初中生“游戏”后全身抽搐并意识模糊经医院抢救后吸氧三天才恢复正常2017年长沙一名大学生“游戏”后昏迷倒地致使重型颅脑损伤……“死亡游戏”多年来几起几落却一直很难完全禁绝这一次的卷土重来第三为大家敲响了监管与教育的警钟。
教育部早在2004年就曾表态坚决制止此类不好的游戏在学生中传播、蔓延2005年第三发文需要国内所有网站删除有关“死亡游戏”的介绍2007年又需要中小学校进一步加大管理。有关省市也曾采取过有效手段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爱文化包含揭露游戏风险、严禁学生尝试、密切关注学生业余生活等。这一次湖南学生玩“游戏”晕倒后当地教育局也飞速进行了全市排查和后续部署。
但就是在这么多的保护手段之下这种把闭气窒息当“游戏”的危险行为为什么还是会在校园里反复出现究其缘由与青少年的好奇心、跟风、很难分辨是非等年龄特征与某些互联网平台的监管存在漏洞分不开。“死亡游戏”虽已明令禁止但仍有部分博流量的内容创作者上传有关内容吸引着孩子们的好奇心进而模仿还有一些学生因学习、家庭等方面的重压没办法释放当出现一种被宣称是“刺激的”“能产生快感的”游戏时就比较容易把它当成舒缓重压的错误方法。
杜绝“死亡游戏”卷土重来全社会需要形成合力。学校不只要在学生出现危险动作时准时发现和制止更要在平常就对学生加大生命教育只有让他们认识生命、尊重生命才能把握生命让生命教育给孩子们铺垫一层价值观底色他们就不会随便遭到不好的内容的蛊惑。同时帮助学生打造正确的生活观、价值观也需要每个家庭认真参与进去。父母要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多知道他们的所思所想多倾听他们的心声多给他们说心里话的时间只有知道了孩子最真实的想法才能给予他们更为适合的引导和恰到好处的关爱。
另外“死亡游戏”的死灰复燃也暴露了监管部门、平台及网站对有关内容不够敏锐、不够看重等问题有关机构对“死亡游戏”短视频的清理需要迅速且强力实行才能让其彻底失去传播渠道。事关青少年的生命安全每个环节都不可以掉链子。只有社会各界一同参与进去才能呵护孩子们的身心健康让他们在生活的旅途中愈加稳健地前行。
【编辑:张子怡】